精彩专题CHINA NISHAN ACADEMY
CONFUCIUS AND MENCIUS CEREMON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精彩专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指导与部署,激励人民大众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几项重要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七个方面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形成立体架构,将中华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有机融合,并且结合国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治国理政、世界和平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不能割裂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本土化发展和传承,对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其他几项内容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切合时代的系统阐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原则,具有全面性、传承性和民族性,蕴含丰富的内容,并且进一步上升到治国理政之中,不仅包括从宏观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外交等诸多方面,还包括微观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融入转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弘扬。将表现形式从优秀传统文化到核心价值观转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会贯通,共同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引领、行为规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生活更好地融通起来。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创造、文艺创作、生产生活等方面,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加强文化设施、文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艺创作中,进行时代性的文艺创造,在题材、内容、形式和手法上与传统文化全面融合,使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潮流,满足人民需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化产业方面进行时代转化和发展。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在研究文物、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同时,深入研究、阐释和利用文物、遗产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在文化产业上发挥其作用。同时,要注重统筹各方面力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我国拥有的“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居世界首位,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结合也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途径。增强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文明风气和良好氛围。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借助有效的文化传播机制。借助媒体传播,除了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渠道,还要更多地发挥互联网和自媒体等新的传播介质。注重在生活实践中传播,在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中“取精华去糟粕”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实践活动。可以将这两种传播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全面运用新科技、新媒介、新载体,有效增加中华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以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宣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广大民众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传统文化的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具有新时代内涵,在对外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探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文化,另一方面要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我们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表达和形式与不同民族国家文化的民族特点联系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更多地探索像孔子学院那样,探索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方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推进。

(原载于2019年11月4日《福建日报》9版,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建设单位:青岛市图书馆 中创文教版权所有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版本 1366X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