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儒者CHINA NISHAN ACADEMY
CONFUCIUS AND MENCIUS CEREMON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圣贤先儒 > 历代儒者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中国西汉思想家和政治家。信都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提出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张,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曾任江都王和胶西王相,后辞职回家,专门著书。但仍受到武帝尊重,朝廷每有大议,即派人到他家中征询意见。董仲舒著作很多,现在尚存的有《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主导意识形态,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在董仲舒思想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有情感,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苍苍之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并以“天人同类”、“人副天数”、“灾异谴告”说为内容,建立起一个天人感应的宗教神学体系。在此基础上,董仲舒提出了他的“性仁情贪”的人性理论,强调人道教化的必要。他提出“三纲五常”说,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他还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价值原则,强调道义的崇高性和神圣性。他建议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贤才;提倡“春秋决狱”,以《春秋》经义为标准,断定是否犯罪。董仲舒还提出“奉天法古”,“天不变道亦不变”历史观,用三统三正学说论证历史发展的规律,认为历史是按照赤、黑、白三统不断循环的。每一新王受命,必须根据赤、黑、白三统,改正朔,易服色,称为新王必改制,但是“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宗法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不能改变的。“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 
      董仲舒把儒学神学化,为当时宗法制度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根据。因而被尊为群儒之首,成为汉代和整个中国宗法社会的重要理论家。





建设单位:青岛市图书馆 中创文教版权所有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版本 1366X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