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上午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国学讲堂举办的首场尼山书院山长讲座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许嘉璐表示,做书院不能完全克隆古代形式,既要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也要因时因地制宜。他同时期许,希望齐鲁大地成为实践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最先进省份。?记者窦昊
读书需要清净之地,读书人推崇“道德文章”
许嘉璐表示,在西方为何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好,是有历史渊源的。西方的学校最早起源为神学院,像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私立大学最初都是从神学院起航,许多资深大学都是由教会或基金会创办的,欧洲在中世纪教会力量强大,超过各国政府。而在中世纪后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学科就从修道院与教会中分化出来了。
“但在中国,从孔夫子那里个人办学,各个诸侯国并不像西方基金会那样,是不给钱的,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许嘉璐说,书院形式真正兴盛起来,在宋代是顶峰,当时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至元朝时,书院官学化。到了明朝,书院逐渐兴复。
在许嘉璐的眼中,通观唐宋明清,书院是读书的场所,所有的书院都是在风景优美、人迹罕至的地方,读书需要清净,只有清净才能出思想。“现在这些地方都用来盖别墅,搞房地产了。”许嘉璐坦言,古代能得到一本书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许多爱读书的人都要翻山越岭徒步去找书院,“天下很多书院,上哪个书院学习,我佩服哪个山长,是冲着人来的。为何要冲着人来?所谓‘道德文章’,即道德排前,文章在后。”
让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落地,需要每个人大胆创造
如何做好书院建设和长足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许嘉璐心里,如今做书院更不能完全克隆古代形式,而是既要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也要因时因地制宜。
“现在的一些论坛、研讨会,很多情况就大家一起念论文,30个专家,30篇论文,却无法形成一个良性互动讨论氛围。”许嘉璐说,古时书院学习办法以自学为主,山长饱学诗书,同学间可自由讨论争论,于是产生了不同的学派。有了疑问怎么办?老师答疑。“那时候还有‘论书’,山长会把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专家请到书院来一同讨论,这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到2015年底,山东将建成153家尼山书院,这是全国第一个用书院的形式来促进儒学文化的复兴。许嘉璐坦言,153家书院要承担很多责任,“我们要让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落地,需要每个人大胆的去创造。”
“书院可以说是做学校系统的有益的补充,是一种社会教育。”提到书院对教育的启示,许嘉璐表示,现在的小孩爱好多样,也有一批孩子就喜欢读书,对中国古代诗词情有独钟,还有些孩子的爱好是潜在的,只是他们没有接触到而已。
莫让文化生活“如饥似渴”成了“饮鸩止渴”
许嘉璐坦言,其实,当今中国很多的礼数都是老百姓发明出来的,可以根据当地老百姓的兴趣,引到文化的思考上来。农耕文化是农村文化的聚焦和提升,而今天是物质文化由城市扩撒到农村,“比如追星、穿名牌。”
在他看来,书院当再回归到农村去,带领和支持乡镇文化,促进农村文化生活的提升,“很多老百姓对文化生活是如饥似渴,但是渴到一定地步难免成了‘饮鸩止渴’,现在精神毒药很多,尤其是县一级的尼山书院将来需要怎样去和乡镇结合。”
许嘉璐表示,在各种世界级的论坛中已经开始有中国的声音,像尼山论坛已经举办了三届,“尼山论坛受重视,就代表中国的声音受重视。在第三届尼山论坛上,我正式提出,用中国人的声音,提倡构建人类共同伦理。”
来源:《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