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辞—许嘉璐
许嘉璐
(2012年5月23日,山东·尼山)
各位嘉宾,各位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第二届尼山论坛就要闭幕了。两天来,我们举行了全体会议、分会、对话和讲座共计52场,除了论坛嘉宾和学者,列席、旁听人员共计11062人次。济宁学院在此期间聘请了11位客座教授,其中有7位外籍教授欣然接受了聘请。应该说,论坛不但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且实现了在不得不控制人数前提下的“开放性”。
作为论坛主席,我无法也不可能对这次论坛作出全面、细致和周密的总结。我只能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述两天来的基本情况。
这次论坛的内容比上一届更为丰富和多元。信仰、宗教、经典、传媒、经济、企业、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医疗和养生等等,都成为讲演与发言、对话的内容。涉及的学科自然也是众多的。但是,大家都始终没有离开“和而不同与世界和谐”的总主题与这次论坛“信仰,道德,尊重,友爱”的议题。这一事实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丰富的,复杂的;不同文明间对话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因而对话应该是全方位的,无限期的。
论坛的热烈程度是我所未料到的。老友相逢自然格外愉快,新朋相识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是什么把相距遥远的我们联到了一起?我想,是对人类的热爱,是对现实的思考,是对理智的信心。
两天来的活动使我十分感动。所有与会的专家、青年,无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论坛的各项活动当中,这体现了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深切关怀;各位发表了很多高明的见解,这是大家长期思考、经验和研究的成果;尤其让我兴奋不已的是,在各次讲演、对话中都体现了大家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大爱的情怀,对在我们眼前不断发生的违背人类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种种事件的关注和痛心。
的确,20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向人类提出了一系列急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是否能够继续生存发展。例如:
地球40亿年所积存的资源,人类用250年就消耗得令人胆寒,原因在哪里?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
人人需要信仰,但是有些人违背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积累的信仰经验,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进步”与否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当今的道德律是什么?人类有没有或能不能建立起普世性的道德,即“世界伦理”?
现代技术更新的速度是不是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类肉体和精神需要?是不是也超出了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承受力?有人说:“全球的信息革命使文化与精神受到打击。泛滥全球的伪文化和道德沉沦强加给了新一代。”我们如何面对无法抵御的技术革命、信息革命、伪文化和沉沦?
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准则面前,人类如何也让我们对他人的友爱最大化?二者是根本对立的,还是可以并存,协同发展的?
文化的多样性本来就是文化从开始出现时起就具备的本质特征;同时,由于人的本性和信仰的起源大体相类,所以不同文明之间也大体相同或相通,并且保持着彼此的相异。我们如何明确相同和相异?如何珍惜大同,尊重相异?
这类问题的单子我们可以拉得很长很长,但是归根结蒂,不外乎信仰与道德、物质与精神、“我”与他者、普遍与个别、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问题。
其实,这些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有着几乎与人类同样悠久历史的古老课题。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只不过自工业化以来,特别是全球化、信息化以来,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它们的紧迫性更加凸显了而已。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人类每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先圣先哲就要根据传统——也就是他们的前辈的智慧和历史经验——结合着自己所处的时代进行思考并提出真知灼见,为人类指出方向。这是社会和历史的需要。先圣先哲的叙说和告诫,接续和补充了人类宝贵的历史经验。孔子、释迦牟尼、柏拉图、基督耶稣等等就是先圣先哲中最伟大的代表。
历史上的伟人们不约而同地教导我们,对大自然要敬畏,对亲人、世人要仁爱,对自己的欲望要节制,人类道德提升的潜力是无穷的,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作为伟人子孙的我们,沉静下来想一想,在他们身后的这几千年和当代,关于人生和世界,又有什么新的见解能够赶得上这些伟大的先知先觉?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做他们的学生,真诚地按照他们的教导来观察已经发生了巨变的生活,探索人类未来的道路。
这项工作——继承和弘扬传统、思考和探寻未来,只能由学者、神学家承担;我们还有与此相关的另一项职责,即把我们研究的成果、共识提供给广大民众、政治家和企业家,让更多的人懂得,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动力和保障并不是来自于技术、金钱和权力,而是来自于信仰、道德、尊重和友爱,概言之,在人心,在感情,在理智;人人的视野都应该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领域,要看到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危机。在这一方面,我特别寄希望于年轻朋友,你们思想敏锐而活跃、与社会联系广泛,有着我们老年人已经或正在失去的澎湃激情,更重要的是,世界的未来属于你们。你们在这次论坛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求知欲、勇于直抒胸臆的胆略和力图论证严密、言不空发的认真态度,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年轻人优势,预告了他们即将走上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不同文明对话的前台,不同文明对话事业的明天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一定比今天更加引人瞩目。看来论坛组委会关于同时举行青年博士论坛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将坚持下去。我并不是一个社会进化论者,但是对人类未来的信心告诉我:我们这一代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年轻人一定会继续研究下去、呼吁下去,直至问题解决。我代表尼山论坛组委会向你们表示赞赏和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的智者,已经在呼吁文化多样化和不同文明对话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其中也包括了许多在座的朋友。不断呼吁的一个显而易见结果是,在学术界和大学课堂上,力主文化单极化的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论证不同文明对话“应该”和“可以”的阶段,似乎应该朝着“怎样”前进,即研究“不同文明怎样和谐相处”。实际上,在提供给这次论坛的论文中和论坛期间举行的对话中,有些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的意思是,对话应该逐步深化,如果我们在尼山论坛或其他场合专门就“怎样做”进行讨论,或许其成果能够被政治家听到并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从而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文明间的和睦相处。
作为全世界众多不同文明论坛中的一个,尼山论坛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在这次论坛期间,中外学者对今后论坛应该讨论些什么问题,如何讨论这些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在这里我也试着提出以下这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如何促进各国教育机构、宗教组织间的对话。现在也并不乏这类的交流,但是似乎更多的是仅限于就各方教育状况进行交流,而并没有深入到各国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各自教育背后的文化动因,以及教育如何应对当前世界危机这类问题的层次上来。
如何促进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对话。旅游、留学等等都是人民与人民广泛接触的机会,但是似乎旅游只关注山水名胜,或者加上购物;留学主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留学生关注他国的文化、历史、宗教等人文现象,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想成为研究他国文化的学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公共外交就真地成为现实了。一个开放的国家,人人都是外交家。
如何促进媒体间的对话。这一领域的对话尤其需要超越业务和技术范围,需要直言不讳,包括像新闻自由、新闻道德等问题,都可以成为对话的内容。
如何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技术语言是最容易翻译的,一涉及信仰、道德,其难译的程度为一般人所难想象。而有障碍的沟通是似通而未通,因为一进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就被一层隔膜阻碍住了。这项工作需要各国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学等学科的学者帮助。促进相关学者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展开合作是很重要的。
最后,还应该想一想如何促进政府间开展文明对话。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政府间只就眼前事务进行交流。就具体事务谈具体事务,不涉及包含在事务之中的文化,很容易久缠而难解。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为什么不能突破常规,请各国政府首脑也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成员呢?
我清醒地知道,我们不过是一个论坛、一群学者和宗教家而已,我们采取不了什么实际的行政举措。但是我们的声音也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力。我们应该集体发出呼吁从上到下都来关注文明对话的话语。
我这番话,可能被有些朋友看成是乌托邦式的奇想。我承认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人类不是一直就是在想象和理想中生活的吗?中国古人想象中的“大同世界”,傅立叶、欧文所实验的乌托邦世界,至今还在激励着中国人,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马里纳莱达村,3000居民至今还幸福地生活在村长胡安·曼努埃尔·桑切斯·戈迪略按照乌托邦所构建的社会中。我的关于“不同文明如何和谐相处”的一些想法与前人对未来社会的想象相比,只是一件小事,也只是一个例子,为的是说明,我坚信只有人和人面对面,不仅谈事、谈物,而且谈各自的心,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沟通,才能彻底了解对方,和睦相处,幸福地生活,不管是家庭内部还是族群之间、国家之间,都是如此。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次论坛实现了一点改革,这就是大会之外又有许多分论坛、对话会和报告会,会场分散,人员流动性大,为会议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此付出了多日的辛苦,济宁市、曲阜市、泗水县为论坛提供了尽可能好的环境和条件,孔子家乡的人们真做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高尚情怀。请允许我代表参加论坛的所有成员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当然,新的举措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些服务工作出现过一些疏漏,给有些学者带来不便。请允许我承担起所有的相关责任,我代表为我们服务的女士和先生们向大家致歉!我也希望各位嘉宾灵活地理解孔子的一句话给予谅解。这句话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坛就要结束了。我实在不愿意宣布“论坛现在闭幕”这句话。我愿意先和大家一起祝福孔子的家乡昌盛发达,逐步走向世界,也祝愿尼山论坛越办越好。现在,我要说,祝朋友们回程愉快,万事如意,我们期待着在下一届论坛上再会。最后,我不得不说出那句话了:
“现在我宣布: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