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建设CHINA NISHAN ACADEMY
CONFUCIUS AND MENCIUS CEREMON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书院 > 书院建设


山东在全省推广“图书馆+书院”文化服务模式



在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一座二层红砖小楼格外引人注目,正门上方的“尼山书院”匾牌让人心生敬意。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对外宣布:将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坐落在大明湖分馆的尼山书院,是上述模式的首家试点。将古代文化教育机构书院与全省范围内的现代图书馆相结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二者结合的原因是什么?怎么结合?结合后又将产生何种效果?

    图书馆需延续传统文化优质基因

    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正式印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提出将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说,此举旨在充分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近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图书馆设立尼山书院的计划源于学者的建议。徐向红介绍,往届尼山论坛举办期间,有学者建议将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充分利用起来,建成国学教育基地。大明湖分馆创建于1909年,其主要建筑“奎虚书藏”楼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见证,也曾是国内知名的文化中心。“这一建议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多次批示要认真研究。”徐向红说,在图书馆建书院,一是延续古代书院与现代图书馆的天然联系,二是复制传统文化中最优质的基因,延续文脉。

    “现代图书馆藏书、借书的功能强大,也有教育传播的功能,但不是很明确。特别是各地图书馆硬件设施改善后,发挥其作用还需有一个载体。”徐向红说,文化与精神基因可以复制,在图书馆建书院,实现刊藏典籍、礼乐教化、教书育人等功能的有机统一,在研究创新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庆历三年,元时重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在曲阜市,洙泗书院建于孔子当年修书讲学之处,尼山书院则建于圣人的诞生之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认为,面向全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需有统一的书院名称加以包装,依照统一模式,设立大致相同的格局,打造尼山书院是鲜活的例子。

    经费不加,接地气不减

    徐向红说,推广“图书馆+书院”模式的一大亮点是“不额外增加经费,由‘四馆’免费开放经费中拨付”,省里将酌情给予以奖代补资金。另外,在图书馆建设书院还将充分考虑群众需求,秉承接地气的原则。

    根据《决定》,尼山书院建设与服务的主要内容将有如下方面:在设施布局上,做到“六个一”。即全省各级图书馆“尼山书院”都有一个统一标牌,一尊孔子像,一个国学讲堂,一个道德展室或展板,一个国学经典阅览室或阅览区,一个文化体验室或活动区。

    在活动内容上,主要有“五个板块”。一是经典诵读。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典阅读、经典诵读活动,推动经典诵读进学校、进社区。二是国学普及。通过延请当地专家学者开办国学知识讲座,向群众普及国学知识。三是礼乐教化。通过播放视频、现场表演等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普及雅乐和礼仪知识。四是道德实践。举办道德模范人物讲座、先贤英模人物展览,深入社区、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敬老尊贤助残等公益活动。五是情趣培养。广泛开展琴棋书画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活动,现场演示碑刻拓片、古籍修复等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文化体验和专业培训,培养群众的高雅文化情趣。

    模式推广形成知名文化品牌

    “在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主要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以文化人的功能’。”徐向红告诉记者,“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规划已出炉。根据《决定》,到2015年底,山东将在全省150多个公共图书馆建成尼山书院,在部分图书馆分馆、企业图书馆、民办图书馆中建设尼山书院。至2020年,全省尼山书院联盟建立健全、运行规范,形成山东孔子故乡独有的特色与优势,形成全国甚至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

    以大明湖分馆为例。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李西宁介绍,大明湖分馆尼山书院将创新服务方式,突出国学主题,着重于“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国学传播基地”等的建设,重点建设明湖讲堂、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书画艺术沙龙、金石保存研究中心、馆史陈列室、国学典籍阅览室等。在原来的“奎虚书藏”楼,将开设借阅一体的“读书堂”,突出国学特色,秉承“大国学”的概念,配置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山东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形式的文献。

    “面对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优秀传统文化的固有传播方式远不能应对今日的文化挑战。‘图书馆+书院’模式无疑给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颜炳罡认为,中华文化要传承下去并传播开来,必须探索新的路径、方式和手段。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骨干,其兴衰存亡关系全局,摸索出儒学的传承发展新路径利于带动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

    学者点评

    《儒风大家》杂志主编李路:

    现在体制外的国学教育做得不错,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传统教育或国学教育,一定程度上说明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十分强烈。现在正值社会转型期、转轨期,传统文化的落地与传播有一定难度,书院建设需要通过一些切入点把人心抓住。首先,书院需要具有号召力的精神领袖;其次,书院要有互通性,吸引人们来图书馆参与一种文化体验;再次,书院要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民众需求;最后,书院建设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音乐、书画等形式,能让大家轻松地去体验传统文化。在图书馆内开办尼山书院,要格外注重它的运行模式、互动策划和项目设计。这项利国利民的文化项目,值得我们期待。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熙惟:

    中国书院发展史表明,凡书院昌盛之时,同时也是文化繁荣之期。书院因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在文化导向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书院”模式突出了书院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上所呈现的鲜明性格和独特气质。书院教育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正心诚意、修身为本,讲求经世致用、学术创新等优良品德和传统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单位:青岛市图书馆 中创文教版权所有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版本 1366X768分辨率